所谓“互联网+工业”即是各类生产制造加工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,改造原有的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,促使其向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。“互联网+工业”与“工业互联网”、“工业4.0”的内涵基本一致。 “互联网+”对现代工业发展创新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促进跨界融合。实现类似于基础与应用、产学研、生产与消费、需求与服务的跨界融合,有利于夯实创新基础,推动群体智能和协同职能,有利于缩短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;二是强化创新驱动。即通过互联网思维来寻求变化、实现自我变革,也更能激发创新的主动意识;三是重塑构架。信息全球化、互联网业正日益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,有助于打破原有传统组织结构及运营模式;四是突出人性化服务。互联网力量之所以强大,最根本是来源于对人的需求的尊重、对人的体验的崇敬和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;五是开放环境。有利于化解以往制约创新的诸多环节,让研发由市场因素驱广告衫
动,把各类独立式创新连接起来;六是连接所需要的一切,实现资源调用的价值最大化。其实施途径包括以下以方面: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。传统制造厂商可以在汽车、家电、配饰等工业产品上增加网络软硬件模块,实现用户远程操控、数据自动采集分析等智能化功能,极大地改善工业产品的加工手段。 基于云计算技术。一些互联网企业打造了统一的智能产品软件服务平台,为不同厂商生产的智能硬件设备提供统一的软件服务和技术支持,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,并实现各类产品的互联互通,产生协同价值。 采纳大数据技术。工业企业可以融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,决策从“业务驱动”转变为“数据驱动”,通过实时收集、监测、跟踪和研究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海量行为数据,挖掘分析揭示出规律性,提出正确研究结论和对策,以便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研发和营销策略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及时和个性化服务。 运用物联网技术。工业企业可以将机器等生产设施接入互联网,构建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(CPS),进而使各生产设备能够自动交换信息、触发动作产生和实施控制。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加快生产制造实时数据信息的感知、传送和分析,加快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。 2 服装定制的概念与类别 服装定制是纺织成衣行业生产加工及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,它有一定的历史积淀,属于比较传统的一种生产加工手段。然而由于与人及日常生活关系密切,这种生产加工手段不但不会消亡,反而会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,变得更加多样化起来。所谓服装定制,就是通过测体、规格设定、材料选择、制板、裁剪、缝制、整烫等环节,为不同人群提供服装成衣加工服务,以满足使用者日常蔽体护体以及修饰美化生活的需求。在现代社会,服装定制可以分为群体性定制、个体化定制和高级定制三大类别。 群体性定制。就是以一定年龄、性别和职业着装需求人群为对象,并考虑穿着季节、穿着场合等因素而实施的定制活动,它起源于军需生产及社会团体制服加工,通常是以服装工业化生产为背景,属于批量化服装生产方式,产生的成果往往是在同一种面料、同一种款式的前提下,一次性生成多档规格、数量可观的服装。在现今社会,群体性定制一是能够满足一些团体单位职业统一着装的需求,二是可以供消费者在商场、专卖店直接选购,它通常有一定的适应面。 个体化定制。它是一种针对消费者个人着装需求而采取的服装加工方式。它往往以某一个体为服务对象,不但能够满足使用者日常蔽体护体以及修饰美化生活的一般需求,还能更加细致地考虑体型、肤色、性格喜好等多种个体因素,通过点对点的交流沟通,满足消费者特殊需求,形成“合体”、“得体”、“时尚”的穿着效果。应该讲,个体化定制出现的历史要比群体性定制出现广告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