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5日早上7点30分,驱车准时来到了工厂大门外的停车场,停好车之后匆匆的向厂内走去。按照预留的时间,8点钟开会不会迟到,从大门起始走进厂部约一千米的距离,十五分钟的步行时间足够了。对于这段路太熟悉了,尽管好多年再没有徒步走过这条路,但是它却像地图一样深深的刻在脑海里,不仅路两旁的建筑熟记于心,就连两路之间花园里的树木都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,毕竟在这条路上走过了三十个春秋。 广告衫
还没有走进大门,就能猜到离厂门口最近的丁香花还没有开放,不然在这位置就能闻到它浓浓的花香,远一点的杏树应该是花满枝头,稍微晚一些的梨花也应是含苞待放。树木、厂房、道路,这些景色不用现场写生,在脑海里就可以准确的把它们绘制出来。在半个多世纪的光阴里,所在的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从产品到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,可是,这里的梨花、杏花,却依旧年复一年的花开花落,没有丝毫改变。可谓,庭树不知人去尽,春来还发旧时花。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。 广告衫
所在企业的原名为第一汽车制造厂,现更名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。它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厂,由前苏联援建,从1953年开始建设到1956年投产,历时3年,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,设计年产解放牌卡车3万辆。该项目是当时苏联援建中国156个项目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,总投资高达到6。5亿人民币,所需的建设人才来自全国各地,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、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,五十年代都曾经在此工作过。开工之前,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汽车厂奠基题词,书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——毛泽东,这在当时是难得的荣誉,迄今为止,毛泽东手书题词的汉白玉碑仍旧矗立在厂大门中央。当时的项目引进是全套引进的,不仅是生产线引进,就连厂房道路都是由苏联专家设计,因此整个厂区都带有浓郁的俄罗斯建筑的色彩。南北走向的中央大道为中轴线,厂房沿两侧分布,中央大道由上行和下行两条道路组成,中间是绿化带,类似于今天的高速公路。道路两侧的厂房,都有高大的拱廊和宽敞的门厅,红色的砖墙、配上黄白相间的拱廊,典雅庄重,从外观上看不像是一个工厂,更像是一个博物馆或者是大礼堂。第一次迈进工厂大门,感觉不是来厂上班而是来参观俄罗斯建筑。 广告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