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童年有一半是在山区度过的,家在水库外的一个小山包上,单门独户。小山包下面是一条从水库里流淌出来的河,沿着陡坡蜿蜒的山路走一段便有一道水渠,沿着水渠走一段再顺坡路往下便到了河边,河上有一座水泥板搭的桥。走过水泥桥,爬上一个十多米高的斜坡,有一排红砖瓦房。那里是小学,是山里最好的建筑,父亲在里面教书。母亲说,大哥和二哥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背着他们去上课,后来政策不准老师背着孩子上课,父亲就把我和弟弟放在教室的角落里。至今,我还依稀存着在教室里爬来爬去的印记。 广告衫
从小山包往上爬上一条十多米高的斜道,便是一条从水库直通县城的红土公路,沿着公路往水库外大约走两公里远便是村子。8岁那年,我和村子里的两个小伙伴一起上了小学。每天早晨,我都是早早的起床,背着书包,握着还热乎乎的饭团,坐在门槛上等着小伙伴们来喊我,然后一起去上学。要是晴天,我们就从陡坡直道一直冲到河边;要是碰上下雨,我们就要走蜿蜒盘旋的斜路,绕一个大圈子。过了桥,爬上第一个斜坡,我们却只能看一眼红砖房的小学,然后继续往山上爬。因为,在红砖房的小学里,只有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。我们要沿着蜿蜒的山路一直往上攀爬一小时多,才能抵达山腰的学校。学校只有一间教室和一间柴房,柴房也是老师的办公室。教室背后有一快草坪,前面有一块水泥场地,有一个篮球架,对面有一间碾米房,旁边有一口土灶。后来我才知道,在河的对面,在我家背靠着的大山里,也有这样一所只有一、二年级的小学。 广告衫
我们只有一位老师,十多个学生,大的十三四岁,小的六七岁。教室里,前后各一块黑板。每天早晨,老师都要扛着锄头、背着背篓或扛着大水瓢来上课。他把农具放在教室门外,然后就给我们上课。因为我眼睛近视,坐在第一排也看不见黑板,所以我被安置在了教室的中间一排。老师在黑板上给学生先讲课,讲完布置好课堂作业,接着就走到我旁边,用粉笔在我的课桌上一边写画一边讲。给我讲完之后,老师就走到教室的另一端,在另一块黑板上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课。讲完之后,老师布置好课堂作业就到地里干活去了。等到中午放学的时候,老师便会准时回来,升起灶火,依次给学生热饭。吃过饭以后,我们就在场上打闹,直到下午上课。 广告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