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太招呼我坐下,她的身边放着一张兀凳和一辆坐车。兀凳上放着正在播送锡剧的收音机,坐车里站着她的刚满周岁的胖孙子。一条一米多长的丝瓜正好挂在孩子面前,那孩子正伸出小手抓晃动着的丝瓜。
“这丝瓜好长啊!”我抓住那丝瓜把它推到孩子的手里。 广告衫
“现在政策宽了,丝瓜也长得长啦!”老太太关了收音机边笑边说,她的脸上洋溢着农家的欢乐。
“你们年年都种那么多丝瓜?”
“这话说来比丝瓜藤还要长。”说到这儿,老太太陷入了痛心的回忆:“以前嘛,丝瓜棵被铲过,丝瓜棚被拆过,我那个老头子为了栽丝瓜被拉上台斗过,直到近几年才慢慢象个丝瓜村啦!” 广告衫
我没有细问下去,因为这不仅仅是丝瓜村的经历,还是种田人的共同遭遇。那位老太太一下子可健谈起来了:
“去年我们家就摘了六百多斤丝瓜,听说全村有头两万斤哪。喏,这东西就是卖了丝瓜买来的”。说完,老太太打开了那架心爱的收音机。
悦耳的音乐伴着我走向丝瓜棚深处。对丝瓜村的人们来说,这些修长丰满的丝瓜和密密的绿叶、曲折延伸的藤遮掩着的路,是迈向富裕的康庄之路 广告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