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实上还有一种和无论怎样努力都得不到认同同样悲剧的成长经验:只有自己在迎合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和要求时才能得到“关爱”,一旦违反了他们的要求就会遭到辱骂,否定,嘲讽,甚至殴打。
他们很可能是在一个喜欢攀比与排名的学校或团体中成长起来,学习名次,家庭背景,人际关系,“混”的好不好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相互对比和贴标签的条件。
他们总是非常的着急,做任何事情都极度的求快。想要快速成功,快速赚到很多钱,快速拥有光鲜亮丽的职业。哦,还有一个最普遍的渴望就是:快速的自我提升。
他们一直在不停地拼命努力着。考个重点大学,在考托福雅思国外镀金几年,选择一份光鲜亮丽的好工作,这似乎是这个群体集体向往和期待的一种未来规划。
客观来看,他们与同龄人对比的确称得上是“成功”。 广告衫
但问题在于,他们几乎从来没有享受过成功的喜悦。他们始终是被一种对失败的恐惧,害怕落后,害怕被别人看不起所驱使着。
而「越努力,越焦虑」这种现象也多发于这类“追求卓越”的人身上。
所以究竟为什么会越努力,越焦虑呢?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?
我记得在我上小学那会儿,书店里还是很流行“心灵鸡汤”之类的书籍,意林之类的杂志也正风靡着。
后来人们意识到心灵鸡汤的华而不实、空洞无物后,心灵鸡汤就沦为了一个贬义词。
但是很快,一种名为“成功学”的“学问”迅速即鸡汤之后流传开来。各类的大师,各类的名言金句被所有人都挂在了嘴边。
随后就演变成了一种全民都理所当然的追求成功的集体倾向。大家都开始变得积极向上,甚至出现了“你不努力就是LOW逼”,"最美的年华必须要拼命"之类的一种对“不努力者”的批判。
于是所有人都变得焦虑了起来。大家都害怕被别人落下,都害怕被别人批判,害怕成为别人口中的low逼与loser。
集体性的对“成功”的追求,对“不努力”的批判造就了一个每个人都难以接受自身消极一面的大环境。
再落到每个人身上,越努力、越焦虑,归根结底有三个根本性的直接原因。
1.“焦虑努力者”的努力一开始的动机就是被焦虑所驱使着。 广告衫
他们因为自己不够好,因为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,因为会被别人看不起等等而产生了焦虑,为了摆脱这种焦虑,他才会努力去变强,努力获取别人的认同。
但是恰恰是他的这种“摆脱焦虑”的渴望令他又产生了一种「二级焦虑」,也就是“因为无法摆脱焦虑而产生的焦虑”。
所以,他越是“努力”的想摆脱焦虑,却只会令焦虑变得更多;他会因为焦虑情绪的存在而无法专注做事,于是他达到目标的进度就会变慢,而进度变慢又会加剧他的焦虑;
于是他的焦虑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,直到他最后无时无刻都处在焦虑的状态中,而无法再去做任何事,无法再用心去体会和感受到生活的存在。 广告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