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,20世纪90年代初,文化衫才开始真正兴起,但囿于种种禁锢,未能大范围流行。 彼时,王朔小说风靡,“我是流氓我怕谁”、“无知者无畏”、“过把瘾就死”等王朔语录,受到“反崇高”一族的追捧,他们将这些“痞子气”十足的口号印上T恤,就如同给自己贴上“垮掉派”或是“嬉皮士”的标签。“别理我,烦着呢”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一款,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,虽然远远没能达到“满眼皆穿”的地步,但口号本身绝对路人皆知。而最遭到保守人士侧目的,当属那件“我是你爸爸”。 广告衫 广告卫衣 广告冲锋衣
到了2000年,印有名人画像或领袖语录的文化衫,开始出现在城市街头。有“史上最完美男人”之称,头戴金五星贝雷帽,面容性感而又瘦削的切·格瓦拉,他的头像是最受国内青年钟情的T恤款式之一。而毛泽东和他那句耳熟能详的“为人民服务”口号,则是外国游客到访中国必购的时尚单品。
从1998年抗洪开始,每逢重大事件发生,文化衫就最能代表大家的家国情怀。2008年,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遭遇阻挠,带有红心标志的“I LOVE CHINA”T恤衫一时间成为“街服”。这一受20世纪70年代美国“I LOVE NY”文化衫创意而生的简洁单品,伴随着之后到来的汶川大地震、北京奥运会,成为2008年最具集体记忆价值的服饰元素。
一件小小的文化衫,已经普遍成了人们表达感情,张扬个性,表达观点的流动物质。文化衫不仅
简单大方样式各异,而且穿着舒适方便。价格低廉。深受广大的人们的喜爱。
其实,文化衫在中国已逐渐从小众趋向流行。任何一个稍具规模的电子商务平台,像“淘宝”、“拍拍”,都开有相当数量的文化衫网店;每座城市的潮人出没聚集地,类似北京798、南锣鼓巷,广州流行前线、天河南,深圳东门等,文化衫的铺子必定门庭若市。从销量看,“衫寨”淡季每天的最低发货都在300件以上,“创可贴”的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,还有大量无品牌、Copy网络创意的“水货”大行其道,难以统计。
虽然现在文化衫多如牛毛,但在其追随者心中,买T恤实在是件痛苦的事儿,痛就痛在难以抉择。文艺青年们把“淘恤”与“淘书”、“淘碟”并列为“三淘要务”,并标榜“一件好T恤就跟一本好书一样难以找到,不过肯定比找一个好老婆要更容易。”所有的人都想淘到一件与别不同的文化衫,它必须足够新颖、另类、潮流,并且寓意深刻。由此催生的“DIY个性定制”在网络倍受热捧,只有这样原创的一件T恤才能确保永不撞衫、特立独行。 从小众趋向流行
“河蟹”“躲猫猫”,“寂寞”“打酱油”,“醉驾”“俯卧撑”,“捞尸”“草泥马”。一首不甚讲究韵脚、读来却也朗朗上口的打油诗,出现在林超40平米单身公寓的衣橱里。8件圆领文化衫,以8种隐晦的图文表达形式,巧妙地印刷着8句网络流行语;它们张扬不羁地与衣橱里的正装西服、修身衬衫、潮流卫衣平起平坐,并能保证随便穿上一件,就足以赚来高频的回头率。
3. 竞争对手分析
在中国一南一北两大潮流重镇——深圳和北京,恰有两家目前国内最为著名的文化衫创意和成品
输出地,深圳的叫“衫寨”,北京的唤作“创可贴”。它们分别以“网络雷人雷语”和“浓烈中国风”为卖点,代表着“先锋”与“怀旧”。
“创可贴”的老板江森海,原名多明尼克,是个英伦土著,时刻准备着加入中国国籍,已经准备了15年。2003年,江森海一家5口搬进了京味十足的南锣鼓巷。彼时,这条号称千年老巷的地方除却帅哥美女云集的中戏,便再无值得让人踏足的元素。他以1500元的低廉月租弄了个铺子,用4万块作启动资金,开起京城首个文化衫店面。这个曾饱受争议的“项目”,伴随着当局重金打造南锣鼓巷为文化
广告衫 广告卫衣 广告冲锋衣 工作服